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毛乌素沙地区域尺度生物结皮有机碳
作者姓名:庞景文  卜崇峰  郭琦  鞠孟辰  江熳  莫秋霞  王鹤鸣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712100;3.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113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203400)资助。
摘    要:生物结皮在旱区荒漠养分循环和碳氮固存等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目前有关区域尺度生物结皮土壤有机碳认知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壤碳库的精准预测。本研究选取毛乌素沙地全域(4.22万km2)内45个样地,测算了藓结皮和藻结皮两类典型生物结皮及其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SOC)和密度(SOCD),并结合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指标,深入探讨了区域尺度下生物结皮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1)与裸沙相比,生物结皮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且藓结皮及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4.93 g·kg-1)和密度(0.41 kg·m-2)均高于藻结皮(1.89 g·kg-1、0.18 kg·m-2)。2)区域尺度上,生物结皮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由东北-中部、西部-东南方向递减的带状分布与块状镶嵌分布。3)生物结皮及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主要受气候、土壤和植被的综合影响,并因生物结皮类型而异,藓结皮主要受年均最高温和蒸散力的影响,而藻结皮主要受水蒸气分压的影响。

关 键 词:生物结皮  毛乌素沙地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子  
收稿时间:2022-04-22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