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海南长臂猿的家族群相遇行为观察
引用本文:周江,陈辈乐,魏辅文. 海南长臂猿的家族群相遇行为观察[J]. 动物学研究, 2008, 29(6): 667-673. DOI: 10-3724/SP.J.1141.2008.06667
作者姓名:周江  陈辈乐  魏辅文
作者单位: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2. 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公司,香港,新界,大埔路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是野外研究最少的长臂猿种类之一。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只了解其种群数量、种群结构、栖息地和有关于其食物种类的极少量信息。对于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的海南长臂猿,在长达4年的野外研究中,主要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到了4次海南长臂猿的合群现象,并发现了现存的两群海南长臂猿之间的合群行为不同于其他长臂猿,如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的合群行为。在海南长臂猿的合群行为中,只观察到了雌雄性成年个体和雄性亚成体以及青年雄性个体之间的鸣叫和追逐行为,而没有发现像白掌长臂猿样的两群体成员间的玩耍和理毛行为,更没有偷情行为和白掌长臂猿那样致命的激烈打斗行为的存在,即只存在着鸣叫行为和竞争性行为。两群体的雌性成年母猿根本就不参与到追逐行为中,它们只是在相距合群行为发生地点20—30m处休息和观望。同时,海南长臂猿相遇的持续时间也不像其他种类的长臂猿那样长,只有24—51min。另外,也没有发生打斗行为。对于海南长臂猿雌雄性成年个体在群体相遇时的行为,我们认为是它们对其领域的保护,而未成年个体则是通过参与这种追逐方式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今后的领域。

关 键 词:海南长臂猿  合群行为  领域
收稿时间:2008-06-23

Responses to Inter-group Encounters of the Hainan Gibbon Nomascus hainanus
ZHOU Jiang,CHAN Bosco Pui Lok,WEI Fuwen. Responses to Inter-group Encounters of the Hainan Gibbon Nomascus hainanus[J]. Zoological Research, 2008, 29(6): 667-673. DOI: 10-3724/SP.J.1141.2008.06667
Authors:ZHOU Jiang  CHAN Bosco Pui Lok  WEI Fuwen
Affiliation:ZHOU Jiang 1,2,CHAN Bosco Pui Lok3,WEI Fu-wen2,
Abstract:
Keywords:Nomascus hainanus  Intergroups encounters  Territory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