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疣螈繁殖生态
引用本文:李林芝,陈浒,王存璐,张红梅,陈静,郭城,魏强.贵州疣螈繁殖生态[J].动物学杂志,2020,55(3):306-316.
作者姓名:李林芝  陈浒  王存璐  张红梅  陈静  郭城  魏强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
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No. 2016YFC0502601)
摘    要: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为中国特有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生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对贵州疣螈栖息地、形态特征、繁殖行为进行了野外观测。调查显示,贵州疣螈栖息于山塘、山泉、蓄水池、临时性积水坑(塘)等水域,个体全长、尾长和体重雌螈均显著高于雄螈。贵州疣螈于4月18日雷雨天气后破眠外出活动,繁殖始于4月29日,最晚见于8月8日,高峰期为5至6月;繁殖期贵州疣螈的性比总体上偏雄,但在产卵期性比偏雌;雌、雄螈抱对时间几分钟到40min不等;抱对结束后开始排精、纳精;产卵活动在纳精后的1~2 d进行,卵产于繁殖场水底、草或石头上;卵的孵化率为55%,平均孵化期8d,幼体完成变态发育需130d。研究表明,贵州疣螈的繁殖与发育受降雨、水量、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繁殖场所相对较为固定,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在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时注重贵州疣螈的栖息地保护,必要时应人工新建稳固繁殖场,保障其生态繁衍。

关 键 词:贵州疣螈  栖息地  繁殖生态  保护
收稿时间:2019/12/11 0:00:00
修稿时间:2020/4/28 0:00:00

Reproductive Ecology of 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 in Guizhou
Institution:Guizhou Normal Universit,,,,,,
Abstract:
Keywords:Tylotoriton kweichowensis  Habitat  Reproductive ecology  Protec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