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德氏瘰螈形态、分子系统分析和生境描述
引用本文:魏平凡,刘小龙,温汉华,张贵良,王剑,袁智勇.中国德氏瘰螈形态、分子系统分析和生境描述[J].动物学杂志,2021,56(4):617-623.
作者姓名:魏平凡  刘小龙  温汉华  张贵良  王剑  袁智勇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24;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 东莞523000;河口瑶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河口 661300;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蒙自 661199
基金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专项)优秀青年项目(No. 202001AW070016),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No. 202005AC160046),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No. 2019-2021QNRC001),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No. 2019-2023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No. 2019QZKK0501)
摘    要:中越边境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近年来不断有新种、分布新记录种报道。2017年,学者首次报道了德氏瘰螈(Paramesotriton deloustali Bourret,1934)在中国的分布,但仅描述了其线粒体全序列,缺乏其他生物学信息。本研究于2013年在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境内大围山保护区(22°37′N,103°52′E,海拔350 m)采集到6号标本应为德氏瘰螈,包括雄性成体标本4号和雌性成体标本2号,对其形态和生境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此次采集标本与模式标本系列形态吻合。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河口大围山德氏瘰螈种群与模式产地(越南北部永福省三岛"Tam Dao,Vinh Phuc Province"风景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p-distance为0.6%),与2017年所报道的云南标本聚为一支(p-distance为0.5%)。德氏瘰螈目前仅记录于中越边境地区,分布地极为狭窄,种群数量未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包括该物种在内的中越边境生物多样性,建议两国学者进行更多的合作研究。

关 键 词:中越边境  瘰螈属  云南省  两栖动物  大围山
收稿时间:2020/12/23 0:00:00
修稿时间:2021/7/1 0:00:00

Morphology,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Habitat of Paramesotriton deloustali (Bourret, 1934) in Yunnan, China
Abstract:
Keywords:China-Vietnam border  Paramesotriton  Yunan Province  Amphibians  Dawishan Reserv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