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岩溶洞穴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以贵州石将军洞为例
引用本文:蒋建建,刘子琦,贺秋芳,段逸凡,吕现福,赵瑞一.岩溶洞穴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以贵州石将军洞为例[J].生态学报,2014,34(8):2028-2038.
作者姓名:蒋建建  刘子琦  贺秋芳  段逸凡  吕现福  赵瑞一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 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67);中央高校基金(XDJK2013C09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541);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KDL2010-01)
摘    要:为探讨洞穴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作用对洞穴沉积物的影响,利用传统生物学方法,采集贵州中西部地区石将军洞洞穴沉积物表面的微生物样品,结合洞穴监测数据和理化背景资料,利用B-4培养基和B-4C培养基对洞穴细菌进行筛选和纯化,分离出能沉积碳酸钙的菌种,观察和了解洞穴细菌形成的CaCO3晶体,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细菌形成的CaCO3晶体成分,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晶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在B-4培养基下微生物产生的碳酸钙晶体主要为方解石、球霰石和方解石混合物、球霰石,这种变化与培养基pH值的增幅相关;同时,在添加Mg离子的B-4C培养基下形成的碳酸钙晶体主要为方解石,此外,研究中并未检测到文石晶体。2)通过SEM扫描,发现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碳酸钙晶体存在不规则六方体、柱状体、四方体层状、半球状等,这些晶体形态在化学作用系统下少见,多见于微生物作用形成的方解石。此外,晶体中微生物作用痕迹明显,微生物作用贯穿于整个沉积过程。

关 键 词:岩溶洞穴  微生物  沉积作用  pH值  碳酸钙
收稿时间:2013/7/17 0:00:00
修稿时间:2014/3/10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