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引用本文:刘录三,孟伟,田自强,蔡玉林.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J].生态学报,2008,28(7):3027-3034.
作者姓名:刘录三  孟伟  田自强  蔡玉林
作者单位: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2.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10
基金项目:国家"973"资助项目
摘    要:于2005~2006年进行的4个航次调查中,分别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取样工作.4个航次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0种,其中包括软体动物122种,多毛类83种,甲壳动物67种,棘皮动物23种,底栖鱼类28种,以及其它类群7种.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6.4 ± 22.3)个/m2,平均生物量为(12.8 ± 2.3) g/m2,平均香农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72 ± 0.16、1.37 ± 0.19、0.64 ± 0.04.研究表明,调查区内的底栖生物自西向东、由近岸向外海大致可分为3个等级:在最西侧的口内水域与杭州湾,底栖生物种类组成最为单调,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结构极为脆弱;在紧邻该底栖生物贫乏带的东侧,也就是口外水域与舟山海区,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呈现复杂化,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显著好于口内水域及杭州湾;在调查海域东南侧的近海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最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最为稳定.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口冲淡水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生物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其值在20 g/m2左右变动,但各生态类群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显著更替.个体较小、生长周期较短的多毛类取代个体较大、生长周期较长的棘皮动物,成为目前冲淡水区最重要的优势类群.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空间分布  长江口
修稿时间:4/1/2008 12:00:00 AM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macrobenthos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