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引用本文:钟莉娜,赵文武,吕一河,刘源鑫.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4,34(12):3368-3377.
作者姓名:钟莉娜  赵文武  吕一河  刘源鑫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171069,41171156)
摘    要:以陕西省延安市1985年、2000年和2008年三期1∶25万景观单元类型图,1∶5万地形图等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源,基于ArcGIS 9.3软件,采用多距离空间聚类、景观单元类型转移矩阵、空间数据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延安市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延安市的景观是由林地、灌木、草地和农田等基本景观单元构成的复合景观;研究期间农地面积急剧减少,流失的农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灌木和聚落,除农地和裸地外,其他景观单元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85—2008年,林地、灌木和草地聚集的最大尺度减小,而农田聚集的最大尺度变大,农田和草地的空间聚集强度明显小于林地和灌木;延安市主要景观单元类型演变主要发生在海拔1100—1500 m之间的区域和坡度范围7—21°之间的区域,但农田向聚落的演变主要发生在海拔较低(900—1300 m)、坡度较缓(7°)的平川缓丘地带。1999年之前,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延安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而1999年之后,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重建措施成为延安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 键 词:景观格局  演变  多距离空间分析  空间分异  空间叠加
收稿时间:2013/10/20 0:00:00
修稿时间:4/1/2014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