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作物对旱地农田残留硝态氮的利用差异
引用本文:李云,刘炜,王朝辉,高亚军.不同作物对旱地农田残留硝态氮的利用差异[J].生态学报,2014,34(13):3788-3796.
作者姓名:李云  刘炜  王朝辉  高亚军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凌 71210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成都 611130;陕西省宝鸡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宝鸡 7210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凌 712100;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国家小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465)
摘    要:在黄土高原南部娄土上,通过2a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和苜蓿对土壤中不同累积量的残留硝态氮的利用差异。研究包括0—3 m土壤残留硝态氮累积量(设N1、N2、N3、N4、N5和N6共6个水平,残留硝态氮量依次增加)和作物种类(冬小麦和苜蓿)2个因素,分别采用冬小麦-夏休闲-冬小麦和苜蓿连作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条件下,冬小麦-休闲-冬小麦轮作周期与苜蓿连作2a内,土壤残留硝态氮的消长有明显差异。在第1季小麦生长期间,小麦的氮素携出量(63.9—130.3 kg/hm2)、氮素携出量占播前残留硝态氮量的比例(18%—27%)及氮素携出量占该生长季硝态氮减少量的比例(29%—62%)均显著高于同期的苜蓿处理。在第2个生长季内,苜蓿的氮素携出量是小麦当季氮素携出量的近6倍,但由于苜蓿固氮作用强烈,至第2生长季结束后,0—3 m土壤硝态氮量与苜蓿播前相比平均只减少了72.4 kg/hm2,而麦田0—3 m土壤硝态氮量与小麦播前相比减少了158.3 kg/hm2。在短期内如果通过种植作物消耗土壤剖面的残留硝态氮,冬小麦比苜蓿更有优势。第1季小麦氮素携出量与小麦播前0—2 m(r=0.920**)和0—3 m(r=0.857*)土层残留硝态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0—1 m土层残留硝态氮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第1生长季苜蓿氮素携出量与播前0—1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46*),而与0—2 m和0—3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小麦比苜蓿能利用更深土层中的硝态氮。随着播前0—3 m土壤残留硝态氮的增加,小麦和苜蓿地上部氮素携出量呈增加的趋势,硝态氮表观损失也显著增加。

关 键 词:残留硝态氮  冬小麦  苜蓿  旱地
收稿时间:2012/11/22 0:00:00
修稿时间:2014/2/25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