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大陆黑斑侧褶蛙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的种群遗传结构
引用本文:张雄飞,周开亚,常青.中国大陆黑斑侧褶蛙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的种群遗传结构[J].遗传学报,2004,31(11):1232-1240.
作者姓名:张雄飞  周开亚  常青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资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3 9970 0 94,3 0 470 2 49)~~
摘    要:用分子遗传数据研究了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nigromaculata)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标本采自中国大陆的 12个地点 ,每个种群测定 10只或少于 10只蛙的mtDNA控制区 5′端 6 85bp的序列。 112只蛙的序列经比对后 ,共发现 111个变异位点 ,定义了 6 7种单元型 ,其中 7种单元型为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 ,多数单元型为地方种群内特有。 12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分析时表明 ,中国大陆黑斑侧褶蛙的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相当高 (h=0 98± 0 0 0 5 ) ,总体核苷酸多样性也较高 (π =0 0 30 3± 0 0 0 2 9)。这样高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与黑斑侧褶蛙作为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广布种、种群大是相应的。基于最大简约法的单元型系统发生树和基于邻接法的地方种群系统发生分析中 ,吉林通化和辽宁辽阳种群与中国大陆其他地方种群构成姐妹群。分子变异分析表明 ,吉林和辽宁种群代表的吉辽组和其余 10个地方种群代表的综合组间出现了显著的种群分化 (Φ CT=0 80 9,P <0 0 0 1) ,各地方种群间成对的FST及种群间的核苷酸歧异度也均表明两者之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吉辽组与综合组间的遗传分化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

关 键 词:黑斑侧褶蛙  mtDNA控制区  遗传结构  种群分化
文章编号:0379-4172(2004)11-1232-09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Pelophylax nigromaculata in Chinese Mainland Based on mtDNA Control Region Sequences
Abstract:
Keywords:Pelophylax nigromaculata  mtDNA control region  genetic structure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