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分子与形态证据的傣药“傣百解”基原考证
引用本文:李金月,谭运洪,李海涛,岩罕单,龚燕雄,肖云学,郁文彬.基于分子与形态证据的傣药“傣百解”基原考证[J].广西植物,2023,43(1):32-42.
作者姓名:李金月  谭运洪  李海涛  岩罕单  龚燕雄  肖云学  郁文彬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综合保护中心, 云南 勐腊 66630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 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云南 勐腊 666303;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云南 景洪 666100; 5.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 云南 景洪 666100; 6.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云南 景洪 666100; 7.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园林园艺部, 云南 勐腊 66630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03AC100003);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 2017-LSF-GBOWS-02 ); 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摘    要:“傣百解”是傣医常用的一种解药,其基原植物最早记录是夹竹桃科苦绳(Dregea sinensis),后来被鉴定为夹竹桃科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为进一步澄清“傣百解”的基原植物,该研究结合形态与分子证据对“傣百解”基原植物及近缘种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3个DNA片段(psbD-trnT、trnL-trnF、ITS)重建牛奶菜属(Marsdenia)及其他牛奶菜族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显示“傣百解”样品与通光散样品构成1个独立的单系分支,并与灵药牛奶菜(M.cavaleriei)构成姐妹类群。(2)结合形态性状与模式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傣百解”基原植物与通光散模式标本基本一致,而其形态特征与姐妹种灵药牛奶菜存在明显差异。(3)进一步确定了“傣百解”的基原植物是通光散,其叶形态与花部性状差异可作为区分通光散和灵药牛奶菜的重要特征。该研究通过整合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完成了对“傣百解”的正本清源,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市场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为“傣百解”今后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傣百解”  基原植物  分子系统学  形态学  考证
收稿时间:2022/2/2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