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荒漠草原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与酶活性的关系
引用本文:刘学东,陈 林,杨新国,张义凡,赵 伟,李学斌.荒漠草原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与酶活性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16,36(9):1882-1890.
作者姓名:刘学东  陈 林  杨新国  张义凡  赵 伟  李学斌
作者单位:(1 宁夏大学 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21;2 宁夏大学 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 750021;3 宁夏大学 西部生态与生物资源开发联合研究中心,银川 750021;4 宁夏大学 科学技术处,银川 750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123,41101301,31260581);
摘    要:以宁夏荒漠草原典型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不同土层深度(0~5、5~10和10~15cm)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特征及其与土壤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SOC、MBC、E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表层(0~5cm)土壤显著高于亚表层(5~10cm)和深层(10~15cm)土壤(P0.05),而土壤DOC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同一土层深度,灌木(柠条和沙蒿)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高于禾本科植物(短花针茅和蒙古冰草)。(2)4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局部土层深度表现出波动性;同一土层不同植被群落土壤酶活性未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3)4种典型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除DOC外,其余均与S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熵以及有机碳活度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不仅依赖于总有机碳,也与土壤酶活性密切相关。

关 键 词:荒漠草原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  酶活性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Four Typical Communities in Desert Steppe
Abstract:
Keywords:desert steppe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enzyme activ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