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动脉狭窄内脂质大分子传输的实验研究: LDL的浓度极化现象
引用本文:张治国,邓小燕,樊瑜波,李德玉.动脉狭窄内脂质大分子传输的实验研究: LDL的浓度极化现象[J].中国科学C辑,2007,37(3):293-298.
作者姓名:张治国  邓小燕  樊瑜波  李德玉
作者单位:1.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大连,116024
2.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大连,1160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工程系,北京,100083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工程系,北京,100083
摘    要:理论研究结果表明: 动脉狭窄远端的扰动流会增强血液与动脉壁接触面上脂质的积聚1] . 为了验证这一结果, 将一犬颈动脉狭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牛血清白蛋白作为示踪大分子, 通过直接从动脉内壁面提取液体样品的方法对血管内壁面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进行体外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渗流的发生, 血管壁面白蛋白的浓度cw要高于其本体浓度co, 这与我们先前的理论结果一致. 测量结果同时表明, 流动受扰动区域内血管壁面的大分子浓度的确发生了显著的提高. 在Re(雷诺数) = 50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相对浓度cw/co (即血管壁面的大分子浓度与其本体浓度之比)为(1.66 ± 0.10), 而层流区域内的相对浓度为(1.37 ± 0.06). 当Re数升高到100时, 涡漩区域和层流区域内的相对浓度分别降低到了(1.39 ± 0.07)和(1.24 ± 0.04). 研究同时发现渗流速率对白蛋白壁面浓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在Re = 50和100, 渗流速率Vw = (8.9 ± 1.7)×10-6 m/s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白蛋白壁面浓度cw要比本体浓度co分别高77%和52%, 然而当渗流速率降低为Vw = (4.8 ± 0.6)×10-6 m/s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白蛋白壁面浓度cw仅比本体浓度co分别高66%和39%. 综上所述, 本研究进一步从实验上论证了浓度极化现象的确会在人体动脉系统中发生, 流动分离点区域内的高脂质浓度层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关 键 词: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流动扰动  
  浓度极化
收稿时间:2006-11-24
修稿时间:2006年11月2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C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C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