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北二代粘虫大发生机制:1980年个例分析
引用本文:胡高,吴秋琳,武向文,姜玉英,曾娟,翟保平.东北二代粘虫大发生机制:1980年个例分析[J].昆虫知识,2014,0(4):943-957.
作者姓名:胡高  吴秋琳  武向文  姜玉英  曾娟  翟保平
作者单位:胡高(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吴秋琳(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武向文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201103); 姜玉英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曾娟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翟保平(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0571202)
摘    要:【目的】1980年东北地区1代粘虫在黑龙江大发生,1代成虫羽化盛期也诱到大量的粘虫蛾,但2代粘虫在黑龙江省却并没有大发生,而在吉林省大发生。那么,黑龙江1代成虫迁往何处?吉林省2代粘虫大发生虫源又来自何方?本文通过解析1980年东北粘虫1代成虫的迁入迁出动态和大发生种群的形成过程,为粘虫间歇性猖獗的预测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WRF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大气背景场,通过轨迹分析和天气学背景分析,阐释1980年东北粘虫1代蛾盛期的发生过程和迁飞动态及其大发生种群的形成机制。【结果】1980年吉林省1代粘虫蛾盛期受东北气旋降水的影响,1代成虫无法成功外迁而滞留,加之从黑龙江迁出的粘虫蛾南迁过程中亦遇雨而迫降吉林,最终导致当年吉林2代粘虫的暴发。此外,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高压中心7月第6候南移到东北平原而盛行偏北气流,辽宁省有一定比例的南迁粘虫蛾能跨海进入山东、河北。【结论】无法成功外迁而滞留(包括迁出后由于轨迹回旋或天气迫降等最终仍在东北境内降落)是东北2代粘虫暴发的根本原因。

关 键 词:粘虫  WRF模式  轨迹分析  东北气旋

Outbreak mechanism of second generation armyworm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 case study in 1980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