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褐飞虱若干地理种群致害性的研究
引用本文:李波,何佳春,万品俊,赖凤香,王渭霞,孙燕群,蒋飞琴,陈斌,傅强.我国褐飞虱若干地理种群致害性的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9,41(1).
作者姓名:李波  何佳春  万品俊  赖凤香  王渭霞  孙燕群  蒋飞琴  陈斌  傅强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06;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
基金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工程项目
摘    要:褐飞虱致害性变异是水稻品种抗性利用的一个重要障碍,监测田间种群的致害性对水稻抗虫品种的培育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蜜露量法对采集自云南勐海、贵州遵义和旧州、广西南宁、湖南衡阳以及浙江富阳等6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IR26(含Bph1)和IR42(含bph2)的致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勐海种群对IR26、IR42均有较强的致害性,遵义、旧州、南宁和衡阳种群仅对IR26致害性较强,而对IR42相对较弱;富阳种群对IR26、IR42的致害能力均相对较弱。采用SSST法进一步比较了西南稻区云南勐海、贵州遵义和旧州褐飞虱种群对TN1、IR26、Mudgo、ASD7、IR36、IR42、IR56、Rathu Heenati、Ptb33和Babawee等10个水稻品种的致害性,结果表明:勐海种群的致害性最强,主要体现在对Rathu Heenati、IR56、Ptb33等含Bph3基因的致害性显著强于旧州种群和遵义种群;后两者间,除旧州种群对IR36致害性显著较强外,对其他品种的致害性均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处于东南季风带之外、云南西南部的勐海褐飞虱种群致害性明显强于来源于东南季风带之内的5个褐飞虱种群,进一步为我国西南稻区西部与云贵高原东缘及以东地区分属不同的褐飞虱迁飞场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 键 词:褐飞虱  致害性  田间种群  抗虫性  迁飞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