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米拉卡黑白仰鼻猴的栖息地变化
引用本文:黄 勇,权锐昌,任国鹏,肖 文,朱建国.西藏米拉卡黑白仰鼻猴的栖息地变化[J].动物学研究,2008,29(6):653-660.
作者姓名:黄 勇  权锐昌  任国鹏  肖 文  朱建国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勐腊 666303;4.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科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
摘    要: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分布在我国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横断山脉的一个狭小区域内(26°14′N—29°20′N,99°15′E—99°37′E),海拔分布范围2 600 (南部)—4 200 m(北部);目前大约有15群,约1 700只。本文所研究的西藏米拉卡猴群分布在我国西藏藏族自治区芒康县的南部,数量约50只。基于野外调查和过去的报道,此地的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是猴群的适宜栖息地,而由于人口数量增加所导致的夏季牧场和农田面积不断扩增正在逐渐侵蚀着这里的暗针叶林。为了评估该猴群的栖息地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我们通过野外调查工作,利用GIS和RS技术,分别解译了当地过去5年(1986—2006年) 冬季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并对解译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该猴群栖息地的主要结果有:1)2006年暗针叶林面积是13 600 hm2,夏季牧场面积是4 900 hm2,农田面积是3 300 hm2;2)在过去20年(1986—2006年),暗针叶林面积减少了15.5%(2 500 hm2),牧场面积增加了58.1%(1 800 hm2),农田面积增加了17.8%(500 hm2);3)暗针叶林的斑块数量增加了75.6%,平均斑块面积下降了51.8%(从1986年的15.3 hm2到2006年的7.4 hm2),最大斑块指数下降了54.7%;景观丰富度并没有变化,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分别增加了4.0%;4)暗针叶林面积变化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1.000),而夏季牧场和农田面积分别和当地人口呈显著正相关(r=1.000)。表明黑白仰鼻猴米拉卡猴群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当地传统生产方式和人口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 键 词:黑白仰鼻猴  西藏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  人口
收稿时间:2008-8-5

Habitat Alternation of Rhinopithecus bieti in Milaka of Tibet,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target="_blank">Rhinopithecus bietizz')" href="#">      Rhinopithecus bieti  GIS and RS  Habitat lost and fragmentation  Tibet  Human population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