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南大通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
引用本文:卢鑫,梁婷,徐菁,李春华,魏伟伟,刘晓收.湖南大通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J].生态科学,2023,42(3):8.
作者姓名:卢鑫  梁婷  徐菁  李春华  魏伟伟  刘晓收
作者单位: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青岛266003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青岛 266003
摘    要:大通湖是湖南省内最大的淡水养殖湖。为了解大通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质量状况, 于2019年6月在大通湖水域设置15个站位进行现场调查, 对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 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物指数(BI)和Goodnight-Whitley指数(IGW)对大通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5纲32种, 其中软体动物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 节肢动物优势种为孤雌拟长跗摇蚊(Paratanytarsus grimmii), 环节动物优势种为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ianu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囊管水蚓(Aulodrilus prothecatus)。各调查站位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范围分别为1.51—3.62、0.58—0.94、0.63—2.30。与1997年及2008—2009年的历史数据相比, 软体动物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 软体动物优势种群呈现由双壳类向腹足类演替的趋势。生物指数(BI)及IGW指数均显示大通湖大部分站位处于中污染—重污染状态, 部分站位为轻污染, 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示大部分站位为轻污染。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