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30—2010年额济纳三角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引用本文:年雁云,王晓利,陈璐.1930—2010年额济纳三角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5(3):777-785.
作者姓名:年雁云  王晓利  陈璐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025001);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lzujbky-2014-210)资助
摘    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水资源调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30、1961、1990、2000、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4%,其次是草地,占20.8%.193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草地、农田和建设用地增加;各土地类型间转化突出表现为农田和建设用地的转入;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增加,优势度降低,且具有明显水源依赖性和地域性差异;土地利用变化使景观趋于均匀、多样、破碎.基于其驱动因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探讨,针对人-水-生态协调问题,提出"有计划生态移民、限制农田面积、发展集约式精准农业、增加生态用水比例"的建议.

关 键 词:长时间尺度  土地利用格局  景观指数  额济纳三角洲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