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壤侵蚀地马尾松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的变化
引用本文:吕茂奎,谢锦升,周艳翔,曾宏达,江军,陈细香,胥超,陈坦,付林池.红壤侵蚀地马尾松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4(1).
作者姓名:吕茂奎  谢锦升  周艳翔  曾宏达  江军  陈细香  胥超  陈坦  付林池
作者单位: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722203);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专项(2011350313000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J01138)资助
摘    要:选择红壤侵蚀区本底条件相似而恢复年限不同的马尾松林为对象,以侵蚀裸地和次生林为对照,结合时空代换法对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分配比例及其向保护性有机碳转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0~30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随恢复年限极显著增加.植被恢复7~11年,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其分配比例也明显升高,而恢复至27年和30年后分配比例保持在较稳定水平,说明植被恢复初始过程主要以非保护性有机碳的形式积累,而长期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呈相对稳定状态;0~10 cm和10~20 cm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向保护性有机碳的转化速率常数(k)与恢复年限分别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逐渐向保护性有机碳转化.

关 键 词:退化红壤  轻组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植被恢复过程  碳转化速率常数  马尾松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