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发展中的mRNA差别显示技术
引用本文:夏涛,蒋永华,等.发展中的mRNA差别显示技术[J].发育与生殖生物学报,1996,5(1):60-72.
作者姓名:夏涛  蒋永华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生物系,厦门361005 [2]中科院发育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    要:随着PCR技术的出现(1985),在分子生物学界又相继出现了两个很有影响的新技术-PAPD技术(1990)和mRNA差示法(1992),前者用于分子标记,后者用于基因分离。mRNA差示法的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的差别表达,即:单个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仅占基因总数的15%,这种基因的差别表达决定了生命的所有过程,如:发育和经、对逆境的反应、细胞分裂、老化等。图一给出了该方法最初的技术路线。提取要比较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样品的mRNAs,分别逆转录成cDNAs,经过PCR扩增后,直接进行测序胶电泳即可识别差别的mRNA。其中、关键是的PCR扩增时两个引物的设计。3′端引物Oligo(dT)MN很容易与具有N′M′-poly(A)-3′末端的大多数mRNA结合,进行cDNA的逆转录合成。M、N提供锚定位点,防止3′端引物在poly(A)序列不同位置上的随机结合。5′端为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这个经验上的碱基数较理论的6-7个碱基(表一)更能满足测序胶电泳要求的条件:分子大小在500bp左右,每条泳道上条带数在100条左右。该方法近年来又有如下改进:一、PCR退火温度由42℃改为40℃,可在保持特异性的同时,增加泳道上的条带数。cDNA合成的底物改用总RNA,可避免poly(dT)柱纯化mRNA时的污染,造成电泳抹带(smear)现象。二、第二代引物3′端的M位(3′端倒数第二位)碱基改用4个简单碱基,减少了引物的组合数,提高该法的效率和经济性。第三代引物在两种引物的5′端加HindIII酶切位点,3′端引物改为单随机碱基,既:5′-AAGCT11N-3′;5′端引物为5′-AAGCTT+(AP)7。大大提高了克隆效率和克隆cDNA的可操作性。三、可能由于10个碱基随机引物的特异性还不够,泳道上出现的cDNA条带数多得超过了不可分辨的程度,造成了假阳性现象。有人尝试用不变性凝胶代替变性凝胶、或用Northern亲和层析加以解决。收效不大。也许,还是需要在引物设计上下功夫。四、经比较,^33P的半衰期和放射性强度介于^32P和^35S之间,价格最贵,但效果最好。通过对正常细胞与病变细胞、处理与未处理细胞、不同生理状态和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以及抗逆性强弱所作的mRNA差别显示分析,在动植物生理、病理以及抗性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由于该技术要求底物有poly(A)尾,只能限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组差异表达的研究。而且,所选择的研究材料除要求目的的基因有差异外,其它基因差异要尽可能小。GenHunter公司已推出了方便的专用试剂盒,但使用的是与人有害的、需要较长曝光时间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还包括向技术的自动化改进。

关 键 词:mRNA差别显示  基因分离  改进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