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喜马拉雅山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引用本文:胡一鸣,梁健超,金崑,丁志锋,周智鑫,胡慧建,蒋志刚.喜马拉雅山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J].生物多样性,2018(2).
作者姓名:胡一鸣  梁健超  金崑  丁志锋  周智鑫  胡慧建  蒋志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摘    要: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山地生态系统生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高,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机制。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是全球生态热点区域。其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100–8,844 m),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本研究通过整合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系统地分析了10目23科160属313种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发现该区域哺乳动物总体及其子集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都为左偏倚的中峰格局,物种多样性在海拔900–1,400 m之间最高,不同物种子集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模式有所不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可以划分为5个聚类簇(海拔100–1,500 m、1,500–2,000 m、2,000–3,000 m、3,000–4,200 m以及4,200–6,000 m的地区),大致与该地区植被的垂直带分布相吻合。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在中低海拔最为丰富,可能跟东洋界与古北界生物群扩散后的交汇地带相关。喜马拉雅山区贯通南北的沟谷是生物扩散和迁移的通道,沟谷内水热资源较好,气候稳定性高,为高山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创造了栖息条件。综上,喜马拉雅山沟谷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应加强对喜马拉雅山沟谷地区的保护,以维系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