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引用本文:郭庆华,胡天宇,姜媛茜,金时超,王瑞,关宏灿,杨秋丽,李玉美,吴芳芳,翟秋萍,刘瑾,苏艳军.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8(8).
作者姓名:郭庆华  胡天宇  姜媛茜  金时超  王瑞  关宏灿  杨秋丽  李玉美  吴芳芳  翟秋萍  刘瑾  苏艳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    要: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不断升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地面调查方法为主,重点关注物种或样地水平,但无法满足景观尺度、区域尺度以及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估需求。遥感作为获取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另一种手段,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发展迅速,其覆盖广、序列性以及可重复性等特点使之在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制图以及评估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收集整理,从观测手段、研究尺度、观测对象和生物多样性关注点等方面综述了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不同遥感平台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了未来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应用趋势。遥感平台按观测高度可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能够获取样地–景观–区域–洲际–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星载平台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应用最多,航空遥感的应用研究偏少主要受飞行成本限制。近地面遥感作为一个新兴平台,能够直接观测到物种的个体,获取生物多样性关注的物种和种群信息,是未来遥感在生物多样性应用中的发展方向。虽然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随着传感器发展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完善,遥感能更好地从多个尺度、全方位地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