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黄颡鱼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
引用本文:库喜英,周传江,何舜平.中国黄颡鱼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J].生物多样性,2010,18(3).
作者姓名:库喜英  周传江  何舜平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摘    要:基于体侧色斑、背鳍前部形态、吻长及尾柄长的差异,Ng和Kottelat(2007)将分布于中国的黄颡鱼群体划为两个物种:北方群体为Pseudobagrus sinensis,南方群体为P.fulvidraco.本研究通过对70个黄颡鱼标本相关形态特征的测量及对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了P.sinensis物种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依据体侧色斑和背鳍前部形态的差异,可将黄颡鱼分为对应于P.sinensis和P.fulvidraco的两种形态类型,但对尾柄长、吻长的测量发现二者没有差异.对70条cyt b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为:两种鱼类有1个共同的单倍型;两种鱼类的单系性在系统发育分析中都没有得到重现,而二者聚在一起形成获得100%支持率的单系群;两种鱼类群体之间存在持续的基因交流(Nm=4.7);两种鱼类在单倍型的巢式支系分析(nested clade analysis,NCA)中没有形成各自独立的进化谱系,所有的单倍型以不超过5步的突变全部被纳入同一个进化网络中.因此我们认为P.sinensis不是有效物种,而应被视为黄颡鱼的一种形态类型.基于cyt b基因的序列变异,本研究对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作了初步分析.群体的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及Tajima's D中性检验表明,约在10.1-14.1万年前,黄颡鱼在其分布范围内经历过群体扩张,推测这可能是导致黄颡鱼群体单倍型多样度高(h=0.857±0.0014)而核苷酸多样度低(π=0.0023±0.0003)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群体缺乏明显的地理结构,推测原因可能是历史上水系的连通促进了不同地理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

关 键 词:Pseudobagrus  fulvidraco  Pseudobagrus  sinensis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种群扩张  基因流

Validity of Pseudobagrus sinensis and mitochondrial DNA diversity of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populations in China
Xiying Ku,Chuanjiang Zhou,Shunping He.Validity of Pseudobagrus sinensis and mitochondrial DNA diversity of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populations in China[J].Biodiversity Science,2010,18(3).
Authors:Xiying Ku  Chuanjiang Zhou  Shunping H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