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自然演替15年的亚热带人工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恢复特征
作者姓名:盘李军  杜健  叶小萍  许涵  李艳朋  陈兆聪
作者单位:1.佛山市云勇林场;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珠江三角洲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基金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 CAFYBB2021ZH002、CAFYBB2021SY002、CAFYBB2022SY014;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2024A1515011100
摘    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恢复能力是判断人工混交林营建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以2005年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进行皆伐并种植阔叶乡土树种后形成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在上述典型区域建设的6.48hm2样地2020年首次本底调查数据,探索亚热带人工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恢复特征。结果表明:(1)云勇林场样地在经过15年的自然恢复后,共有55科121属169种植物进入群落并成功定殖,表明亚热带人工混交林具有较强的物种多样性恢复能力;(2)云勇林场样地重要值排名前10位的树种中人为引入物种有7种,表明早期人为引入物种对自然恢复15年的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仍具有重要影响;(3)云勇林场样地独立植株个体的平均胸径为8.60 cm,植株径级分布总体呈为倒“J”形,表明群落更新良好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4)早期人为引入物种能够实现自然更新,但由于恢复时间较短,其径级结构主要表现为钟形曲线。综上所述,亚热带人工混交林具有较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恢复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亚热带地区的森林恢复策略提供科技支撑。

关 键 词:人工混交林  自然演替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恢复特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