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CD64指数、血清sTREM1、HMGB1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姓名:张庆云  吕爱华  李斌  王建民  袁祥文
作者单位:济南市人民医院眼科 山东 济南 271100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研基金资助项目(Q124110)
摘    要: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IE)的病原菌分布并探讨分化簇64(CD64)指数、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7月济南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25例(125眼)白内障术后IE患者为IE组,选取同期150例(150眼)白内障术后无术后IE患者为非IE组。分析术后IE患者病原菌分布,计算CD64指数和检测血清sTREM1、HMGB1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I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血清sTREM1、HMGB1表达对白内障患者术后IE的诊断价值。结果:125例术后IE患者房水或玻璃原液中检测出138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分别占比81.88%(113/138)、16.67%(23/138)、1.45%(2/138)。与非IE组比较,IE组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比例、CD64指数和血清sTREM1、HMGB1水平升高,手术时间更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延长和CD64指数、sTREM1、HMGB1升高为白内障患者术后I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与血清sTREM1、HMGB1联合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IE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预测。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IE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CD64指数和血清sTREM1、HMGB1表达与白内障患者术后IE独立相关,可能成为白内障患者术后IE的辅助诊断指标,且三指标联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关 键 词: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  分化簇64指数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临床意义
收稿时间:2023-03-04
修稿时间:2023-03-25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