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ISSR与RAPD标记分析内蒙古赤芍的遗传多样性
引用本文:杜亚楠,张 敏,孙淑英,陈贵林.基于ISSR与RAPD标记分析内蒙古赤芍的遗传多样性[J].西北植物学报,2021,41(6):952-961.
作者姓名:杜亚楠  张 敏  孙淑英  陈贵林
作者单位:(1 内蒙古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2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70;3 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70)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厅应用技术资金项目(201702114)
摘    要: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8个赤芍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为准确地评价赤芍种质的遗传特征、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利用分别筛选的14条ISSR和RAPD引物扩增出257条和21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51条和20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分别为97.8%和97.2%;同时证实野生赤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栽培种群。(2)根据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_e)值,发现内蒙古多伦种群(DL)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建议在此地建立野生赤芍资源保护区。(3)根据遗传分化系数(G_(st)),发现野生赤芍种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可能由遗传漂变引起;而栽培赤芍种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在种群间,说明栽培赤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4)两种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均将28个赤芍种群聚为5大类,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分别为0.115 1~0.343 8和0.095 5~0.286 2。研究表明,互相印证的ISSR和RAPD方法可以在DNA水平上更准确有效地分析赤芍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关 键 词:赤芍  遗传多样性  ISSR  RAPD  资源保护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Paeoniae Radix Rubra from Inner Mongolia Using ISSR and RAPD
Abstract:
Keywords:Paeoniae Radix Rubra  genetic diversity  ISSR  RAPD  resource protec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