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长对营养盐的响应 |
| |
作者姓名: | 彭欣 宁修仁 孙军 乐凤凤 |
| |
作者单位: |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4.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
| |
摘 要: | 2004年夏季作者在南海北部海域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动力学,结合物理-化学过程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的影响与机制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水平对流和中尺度涡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及浮游植物生长和现存生物量对其的响应。受西南季风和东向沿岸流作用所形成的Ekman输送的影响,南海北部海岸带表层海水作离岸运动,使深层富含营养盐的冷水爬坡涌升到表层来补充,激发浮游植物生物量迅速增长。海区反气旋涡使海水辐聚下沉,造成水体具高温、低盐、高溶解氧浓度、低营养盐浓度和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同时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试验,发现该海域营养盐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且是多种营养元素共同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添加单一的营养盐并不能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在生物量出现增长的试验组中,营养盐添加不仅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增长,而且也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和群落结构。例如,在站S1008,培养前叶绿素a浓度为0.28 mg.m-3,加富培养60 h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NP和NPSi的试验组中有显著的增加,叶绿素a浓度分别达1.07 mg.m-3和1.19 mg.m-3;培养前粒度分级叶绿素a主要以Pico级份占优势,而加富试验结束后,在NP和NPSi的试验组以Nano级份占优势,其它试验组仍以Pico级份占优势;同时,在培养后生物量出现增长的试验组,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类群从甲藻向硅藻演替。
|
关 键 词: | 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生长 营养盐加富 叶绿素a 粒度分级 |
文章编号: | 1000-0933(2006)12-3959-10 |
收稿时间: | 2005-08-28 |
修稿时间: | 2005-08-282005-12-3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