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太原组拥挤始莲座蕨(新种) Eoangiopteris congestus sp. nov.
引用本文:孙文俊,李丹丹,周卫明,Bek Ji?í,刘陆军,王 军.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太原组拥挤始莲座蕨(新种) Eoangiopteris congestus sp. nov.[J].古生物学报,2021,60(2):224-242.
作者姓名:孙文俊  李丹丹  周卫明  Bek Ji?í  刘陆军  王 军
作者单位: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30026;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捷克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室, 布拉格 16500;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    要:本文报道发现于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太原组顶部火山凝灰岩层中的莲座蕨类植物一新种Eoangiopteris congestus sp. nov.,标本包含有机连生的辉木型茎干,栉羊齿型营养羽片和始莲座蕨型繁殖羽片。其中营养羽片为三次羽状复叶,末二次和末次羽片均为线形,小羽片栉羊齿型,卵圆形,中脉下延,侧脉分叉一次,属于东方栉羊齿Pecopteris orientalis (Schenk) Potonié类型。繁殖小羽片与营养小羽片同形;两侧对称的聚合囊成单列分布在中脉两侧,排列拥挤,由6–8个孢子囊组成,通过一个薄壁组织构成的聚合囊托与叶片相连;孢子囊呈纺锤形,无环带;孢子囊面向外的壁2–3层细胞厚,面向内的壁厚度仅1层细胞。原位孢子为三缝孢,椭圆形至圆形,表面具小刺状纹饰,可与分散孢子属Apiculatisporites对比。当前始莲座蕨属植物的发现代表其在华夏植物群目前最早的化石记录。此外,这些两侧对称的聚合囊明显区别于以往报道中与东方栉羊齿叶型化石连生的辐射对称聚合囊类型(星囊蕨Asterotheca),表明在古植物学研究中一种化石羽片类型可能对应多种繁殖器官类型。

关 键 词:东方栉羊齿  始莲座蕨  乌达煤田  二叠纪

Eoangiopteris congestus sp. nov., a marattialean fern from the Lower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of Wuda Coalfield, Inner Mongolia
Abstract:
Keywords:Pecopteris orientalis  Eoangiopteris   Wuda Coalfield  Permia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古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古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