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黄土高原石鸡的遗传多样性与保护 |
| |
作者姓名: | 黄族豪 刘迺发 周天林 |
| |
作者单位: | 1.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2. 甘肃省陇东学院生物系,庆阳,744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9870 14 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 0 0 2 0 73 0 0 15 ) |
| |
摘 要: | 石鸡 (Alectorischukar)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猎鸟 ,由于栖息地片断化和人类狩猎 ,陇东黄土高原上的石鸡数量正日益减少。本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 ,测定了陇东黄土高原 8个石鸡种群mtDNA控制区I区和部分II区的4 91个碱基 ,探讨其遗传多样性。 78个样本共发现 2 4个变异位点 (占所测序列的 4 .89% )和 2 5种单倍型 (占所测样本的 32 .0 5 % )。 8个种群中 ,铜川种群的序列变异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都最高 ,分别是 0 .4 7、0 .82和 0 .0 0 2 9;而红回种群的最低 ,仅分别为 0 .10、0 .2 8和 0 .0 0 0 8,这与红回种群受奠基者效应、遗传隔离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关。 8个种群共享 1种单倍型C1,说明它们来自共同祖先 ,是 1个单系群 ,属于 1个进化显著单元 ,但它们聚成两个集群。两集群间单倍型相似性指数仅 0 .15 ,遗传距离达 0 .4 3%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遗传变异差异显著 (F =5 .0 2 >F0 .0 5(14 ,1) =4 .0 6 ) ,分别有 13种和 10种单倍型为两个集群所特有。基于遗传差异性 ,陇东黄土高原的石鸡应分为两个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尤其对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最高的铜川种群应进行重点保护。
|
关 键 词: | Alectoris chukar 线粒体DNA 单倍型 进化显著单元 管理单元 |
文章编号: | 1005-0094(2003)06-0454-07 |
收稿时间: | 2002-11-26 |
修稿时间: | 2002-11-2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