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HS-SPME和GC-MS联用技术测定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CSCD
引用本文:冯延芝,杨超伟,王保平,乔杰,周海江,赵阳.基于HS-SPME和GC-MS联用技术测定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CSCD[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3(7):1163-1171.
作者姓名:冯延芝  杨超伟  王保平  乔杰  周海江  赵阳
作者单位: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2.经济林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3.泡桐国家创新联盟450003;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兴林项目(YLK202213)。
摘    要: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天然杂种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种间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种泡桐花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12种萜类、8种醇类、7种酯类、3种酚类、6种醛类、2种木脂素、2种苯类、2种酮类、2种烷烃和1种醚类共10类物质;5个泡桐种共有挥发性组分7种,包括1种萜类、2种醇类、1种酯类、2种酚类、1种酮类,且其特有物质分别为9、1、4、3、0种;5个泡桐种均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且醇类化合物中均以1-辛烯-3-醇和3-辛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楸叶泡桐和毛泡桐相似性较高,而白花泡桐与其他种泡桐相似性均较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之和为70.7%,PC1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酯类、烷烃、萜类、醚类、酮类、醇类和苯类,PC2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酚类、醇类、醛类、酮类、醚类、苯类和木脂素;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1-辛烯-3-醇、1,2,4-三甲氧基苯和顺式茴香烯等11种标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可为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的精准评价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泡桐  不同种类    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