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物种丧失•聚焦生态超载•共享一个地球——《2006地球生命力报告》解读 |
| |
作者姓名: | 陈成忠 林振山 |
| |
作者单位: |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临沂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临沂,276005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 |
| |
摘 要: |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环球足迹网络等2006年10月在中国北京联合发布《2006地球生命力报告》,用生命地球指数和生态足迹两个主要指标描绘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状态和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报告显示:生命地球指数1970~2003年总体下降约三分之一,其中陆栖指数减少约31%、海洋指数减少约27%、淡水指数减少约30%,生物多样性正快速持续地遭到损失;自1961年人类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加,1987年转入生态赤字下运行,此后生态超载不断加剧,2003年生态赤字达25.28%;化石燃料足迹增长最快,2003年几乎占到一半,达到48%;阿联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人均足迹最大,阿富汗最小,中国排名69位;北美、欧盟、中东和中亚、亚太区处于生态超载状态,非欧联盟、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洲处于生态盈余;过去40多年,人均足迹高收入国家增长2倍多,2003年达6.5gha,低收入国家一直在0.8gha以下徘徊,中收入国家也从未超过2.0gha。地球的经济怎样才可能在过度消耗中持续发展?3种预测情景也许会让我们走出生态超载的困境、走向可持续发展,共享"一个地球生活"的美好未来。整篇报告可以概括为4个主题:追踪物种丧失、聚焦生态超载、3种情景预测、一个地球生活。
|
关 键 词: | 生命地球指数 生态足迹 生态超载 一个地球生活 |
文章编号: | 1000-0933(2007)11-4886-09 |
收稿时间: | 2007-01-31 |
修稿时间: | 2007-01-3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