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亚热带森林植被恢复演替序列的土壤有机碳氮矿化
作者姓名:欧阳学军  周国逸  魏识广  黄忠良  李炯  张德强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肇庆,526070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肇庆,52607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    要: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分析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植被恢复演替序列不同阶段代表性森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0~10cm)CO2、CH4排放/吸收和有机氮矿化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培养52周的CO2-C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0.66±3.36)、(58.17±7.25)和(59.31±13.58)mg·kg-1,而其中的65.12%、64.41%和64.12%均在前9周被排放;马尾松林土壤的CO2-C累积排放量一直显著小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用相符的二库动力学模型模拟的活性库和惰性库的碳矿化速率均呈递减趋势;土壤培养52周吸收CH4的累积量、培养20周有机氮净矿化量和净硝化量均为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P<0.05),净矿化的有效氮以硝态氮为主.说明森林植被类型的变化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这是其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一种内在方式.

关 键 词:尺度  聚集度  优势规则  随机规则  
文章编号:1001-9332(2007)08-1688-07
修稿时间:2006-08-0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