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刈割强度对牧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性状的影响
作者姓名:章家恩  刘文高  陈景青  施耀才  蔡燕飞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0027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0274,032246,980148).
摘    要:研究了不同刈割强度对牧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刈割可提高牧草地上部植株的再生能力.刈割后牧草再生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变化不大,而叶绿素a/b比值有所增加,轻刈割和重刈割的牧草叶绿素a/b比值分别增至1.59∶1和1.52∶1、不刈割为1.22∶1,有利于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不刈割处理相比,在刈割初期,重刈割处理下柱花草根系总长、总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分别下降了54.9%、66.5%和27.2%,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但在中后期,刈割处理的牧草地下部根系形态指标活力可恢复到更高的水平.从一年两次收获的累计生物量来看,以轻刈割最高,为3 179.8 g·m-2,重刈割次之,为3 006.1 g·m-2,不刈割最低,为2 936.98 g·m-2,说明一年两次刈割可以提高牧草产量.

关 键 词:浮游植物  河口生态系统  综述  
文章编号:1001-9332(2005)09-1740-05
收稿时间:2005-03-07
修稿时间:2005-04-21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