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玉米矮秆突变体K123d的遗传鉴定 |
| |
作者姓名: | 徐敏 石海春 余学杰 谭义川 柯永川 赵长云 柯永培 |
| |
作者单位: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四川农大正红生物技术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大正红生物技术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农大正红生物技术责任有限责任公司 |
| |
摘 要: | 矮秆已被广泛用于改良作物的抗倒伏性状,培育理想株型,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玉米矮秆突变体K123d由自交系K123自然突变产生。本研究比较该突变体与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及其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用K123d与株高不同的3个自交系分别构建F1、BC和F2群体,分析矮秆性状的遗传模式;以K169/K123d-F2为定位群体,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运用SSR标记定位矮秆基因d123;参照br-2序列信息分段设计特异引物,同源克隆d123。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K123d株高降低35.59%,穗位高降低、节间缩短、叶片较直立,但结实率差,对赤霉素敏感;在F2群体和BC1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矮秆植株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矮秆基因d123定位于第一条染色体上SSR标记umc1278和bnlg156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2.8 c M和7.3 c M;同源克隆显示d123与br-2存在12个碱基替换,其中第4个外显子编码的一个谷氨酸被替换为赖氨酸。由此可见,矮秆突变体K123d为br-2的一个突变类型,对矮化育种具有进一步研究利用价值。
|
关 键 词: | 玉米 矮秆 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同源克隆 |
收稿时间: | 2016-03-05 |
修稿时间: | 2016-08-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