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朱鹮在输电铁塔上的 营巢状况及保护建议 |
| |
作者姓名: | 王超 闫鲁 高洁 曾键文 刘冬平 |
| |
作者单位: |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洋县 723300,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洋县 723300,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洋县 723300,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洋县 7233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
| |
基金项目: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科研发展专项(No. 99811-202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No. 2130211-19-408/090) |
| |
摘 要: |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的日益增多,鸟类在输电铁塔上的营巢现象日益普遍,其在鸟类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是备受关注的课题。自2018年首次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发现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在高压输电铁塔上营巢以来,至2020年累计在4个铁塔上统计到7个营巢记录。铁塔巢址通常比树巢更高[(16.3±7.2)m,n=4],距离干扰源如机动车道[(140±66)m,n=4]和居民点[(162±95)m,n=4]较近,距离觅食稻田较远[(235±79)m,n=4]。铁塔巢址的繁殖生产力为2.3±0.5(n=6),显著高于树巢,其原因可能是铁塔巢址较为稳固,不易被大风损毁,且天敌危害较少。由于铁塔巢址周边适于营巢的乔木较多,因而这种异常的营巢现象并非源于天然营巢树木的缺乏。对1只铁塔巢址出生的个体进行了卫星跟踪,表明其第1年的扩散距离为2.0km,小于树巢出生的个体,而且其活动核心区覆盖了巢址和3条输电线路;第2和第3年的活动核心区分别向外扩散15.5 km和15.3km,但夏季仍有约1个月的时间返回出生巢址附近。可见这些个体对铁塔和输电线路这种特殊的出生地有较深的印记,今后选择...
|
关 键 词: | 朱鹮 输电线路 输电铁塔营巢 繁殖生产力 印记 |
收稿时间: | 2020-06-22 |
修稿时间: | 2020-10-28 |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