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稻米粒形的QTL定位及上位性和QE互作分析
引用本文:王伟,叶志云,郑景生,黄育民,黄荣裕,王侯聪,江良荣.稻米粒形的QTL定位及上位性和QE互作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7).
作者姓名:王伟  叶志云  郑景生  黄育民  黄荣裕  王侯聪  江良荣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厦门大学科技创新项目 
摘    要:利用'广陆矮4号'×'佳辐占'水稻重组自交系构建了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联合2007年和2008年获得的两组稻米粒长(GL)、粒宽(GW)、长宽比(L/W)数据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以及加性QTL、上位性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1)在加性效应分析中两个群体共检测到4个控制粒长的QTL,4个控制粒宽的QTL,5个控制长宽比的QTL,贡献率分别为13.81%、15.36%和 16.29%.(2)在上位互作效应分析中两个群体共检测到2对控制粒长的互作QTL,1对控制粒宽的互作QTL,3对控制长宽比的互作QTL,贡献率分别为5.77%、2.59%和7.42%.(3)环境互作检测中,发现共有13个加性QTL和4对QTL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与环境产生了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上位性效应和加性效应都影响稻米粒形遗传,QE互作效应也对粒形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 键 词:水稻  粒形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效应  QE互作效应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