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褐飞虱致害性变异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袁龙宇  李燕芳  肖汉祥  齐国君  张振飞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基金项目: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2020A1515110514);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201806010013)
摘    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危害水稻Oryza sativa L.的毁灭性害虫。种植抗虫水稻品种可以控制褐飞虱危害,技术手段绿色、经济且可持续。但是,褐飞虱致害性变异速度快且程度高,常导致抗虫水稻品种使用年限缩短。目前,针对褐飞虱致害性个体表型及分子标记、产生原因与机制、功能基因研究等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围绕褐飞虱致害性变异产生的遗传基础、分子标记、变异的主动机制和被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方向进行展望。为更好地利用抗虫品种控制虫害,做好害虫的致害性监测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水稻  褐飞虱  害性  变异机制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昆虫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昆虫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