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
| |
作者姓名: | 段玉宝 田秀华 朱书玉 丁鹏 单凯 卢小琴 |
| |
作者单位: | 1.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 2.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257091 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
| |
基金项目: |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资助项目(41308902) |
| |
摘 要: | 2009年3-5月,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运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对25个东方白鹳巢址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偏好选择在芦苇沼泽中的电线杆上筑巢,巢区水面比例较大,样方内水深度>15cm,植被较高,盖度较大,植被密度200-500根/m2,巢址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距离较近,明水面深度<0.5m,距离人为干扰、农田、草地较远。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p)=-0.206-2.773×距明水面距离+2.200×距公路距离+1.444×距轻度干扰地距离+1.205×距草地距离+1.191×植被密度,模型正确率:88.6%,R2=0.721。食物、人为干扰和植被密度是影响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
|
关 键 词: | 东方白鹳 巢址利用 资源选择函数 黄河三角洲 |
收稿时间: | 2009-12-29 |
修稿时间: | 2010-04-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