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贵州独山马道剖面泥盆-石炭纪之交的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
作者姓名:黄玉泽  李玉坤  王学恒  王秋来  祁玉平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30101);
摘    要:本文系统研究了贵州独山马道剖面泥盆-石炭纪之交的牙形刺,共鉴定出6属25种(包括亚种、比较种、未定亚种)。根据牙形刺的产出情况,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可以识别出3个牙形刺带,即法门阶的Bispathodus ultimus带,杜内阶的Siphonodella isosticha带和Polygnathus communis carina带。基于详细的牙形刺材料,讨论了上述生物带的时限和范围,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虽然尚未在本剖面找到泥盆-石炭系界线的标志分子Siphonodella sulcata,但综合考虑其他牙形刺的分布以及岩性变化特征,可以将泥盆-石炭系界线暂置于融县组上部白云岩段的底部。以上成果将加深对于这一层段的牙形刺面貌以及牙形刺生物带的理解,也将为开展华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再研究以及泥盆-石炭纪之交的生物-环境事件研究提供借鉴。

关 键 词:牙形刺  生物地层  泥盆-石炭系界线  杜内阶  法门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