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功能反应
作者姓名:黄俊  吕要斌  张娟  黄芳  贝亚维
作者单位: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杭州,311202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杭州310021
3.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58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3026);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34-14)
摘    要:为评估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对其寄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控制作用, 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1℃, 相对湿度70%±5%, 光周期14L∶10D), 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 雌成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其自身密度效应。结果表明: 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 且受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的影响。当扶桑绵粉蚧 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密度分别大于15头/容器和10头/容器时, 班氏跳小蜂的寄生量增加幅度开始减小; 以瞬间攻击率/处理时间(α/Th)为评价指标, 班氏跳小蜂雌蜂寄生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时, α/Th为21.1307, 且大于雌蜂寄生雌成虫的情况(α/Th为6.2506); 班氏跳小蜂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 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 寄生效能逐渐降低; 通过方程E=QP-m能很好地模拟班氏跳小蜂的寻找效应(E)与其自身密度(P)之间的关系, 对于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模拟结果分别为E=0.2931P-0.6240和E=0.0944P-0.4840。本研究为利用班氏跳小蜂开展扶桑绵粉蚧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关 键 词:班氏跳小蜂   寄生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密度效应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昆虫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昆虫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