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沿海棱鳀属鱼类的物种鉴定与系统发育
引用本文:张静,李渊,宋娜,林龙山,高天翔.我国沿海棱鳀属鱼类的物种鉴定与系统发育[J].生物多样性,2016,24(8):888-715.
作者姓名:张静  李渊  宋娜  林龙山  高天翔
作者单位:1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3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 福建厦门 361005
3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舟山 316000
4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48)、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02-SCS-YSWspr, GASI-02-SCS-YSWaut)和国家海洋局海洋国际合作及履约项目(2200207)
摘    要: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国沿海分布的6种棱鳀属(Thryssa)鱼类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 并每种取5尾用于探讨该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棱鳀属鱼类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上颌骨伸达位置和第一鳃耙的下鳃耙数量。在525 bp的目的片段上有175个变异位点, 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72个, 单一信息位点3个, 无插入缺失现象, 转换数为182, 颠换数为57。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 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反G偏倚。结合GenBank中相关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 所有序列明显分为10个组群, 表明已提交的棱鳀属鱼类COI基因序列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各组群间的遗传距离和氨基酸遗传差异水平可以看出, 10个组群应为不同的有效种, 但是否存在隐存种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从NJ树上可以看出, 长颌棱鳀(T. setirostris)是最先分化出的物种, 保持着最原始的特征, 而中颌棱鳀(T. mystax)与黄吻棱鳀(T. vitrirostris)聚类到一起, 二者间存在共享单倍型。棱鳀属鱼类最早分化于中新世早期。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要结合更多的分子标记对中颌棱鳀和黄吻棱鳀的分类地位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 键 词:棱鳀属  系统发育关系  DNA条形码  遗传距离  形态学  
收稿时间:2016-03-22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ryssa species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Jing Zhang,Yuan Li,Na Song,Longshan Lin,Tianxiang Gao.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ryssa species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J].Biodiversity Science,2016,24(8):888-715.
Authors:Jing Zhang  Yuan Li  Na Song  Longshan Lin  Tianxiang Gao
Institution:1 Fisheries Colleg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003
2 Laboratory of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Xiamen, Fujian 361005
3 School of Fisher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4 Fisheries Colleg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Abstract:
Keywords:Thryssa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DNA barcoding  genetic distance  morphology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