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下游及其支流轮虫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
| |
作者姓名: | 金显文 杨威 丁建华 邓道贵 葛茜 刘足根 |
| |
作者单位: | 1.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淮北 2350002.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昌 330029 |
| |
摘 要: | 2009 年6 月(丰水期)、11 月(枯水期)和2010 年4 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共记录了轮虫21 属26 种。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ala)和扁平泡轮虫(Pompholyx complanata)为优势种。赣江下游干流轮虫的最大平均密度和生物量(6. 6 ind⋅L−1 和0. 031 mg⋅L−1)出现在11月, 最小值(1. 7 ind⋅L−1 和0. 006 mg⋅L−1)出现在4 月。袁河支流的轮虫密度在6 月(15. 4±35. 4 ind⋅L−1)、11 月(8. 3±15. 4 ind⋅L−1)和4 月(13. 0±28. 8 ind⋅L−1)高于赣江下游干流和锦江支流。香农-威纳指数(H′)和马加利夫指数(d)表明赣江下游及其支流水质为中度污染或重污染。赣江下游及其支流的轮虫密度的时空变化与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pH 和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密切相关。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