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口塔玛亚历山大藻孢囊的形成、发展及其与赤潮动力学的关系
引用本文:顾海峰,兰东兆,方琦,王宗灵.长江口塔玛亚历山大藻孢囊的形成、发展及其与赤潮动力学的关系[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4,46(9).
作者姓名:顾海峰  兰东兆  方琦  王宗灵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摘    要:有毒甲藻棗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ru)Balech)在低氮的F\2培养液中会形成休眠孢囊.在试验的递度中,f\20NO3-诱导效率最高,一次性培养中孢囊形成率达到2%.大约73.2%和17.6%的孢囊在接种后的第八天和第九天形成.新形成的孢囊3d后红色体开始出现,并持续地分泌粘性物质,这可能有助于孢囊的扩散和生存.孢囊在15和20℃保存下的休眠期分别为15和10d.孢囊需要温度的改变就能萌发,在20℃条件下孢囊密度分别降到了4.5和0.9个\g,说明2002年亚历山大大藻孢囊在春季和各有一次萌发.赤潮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孢囊会很快通过萌发回到水体中,无论季节和水温如何.2003年5月DG-26站位表层沉积物中亚历山大藻孢囊密度只有3.3个\g,但这些孢囊均是新形成的.在长江口,种群初始的大小不是决定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

关 键 词:孢囊  塔玛亚历山大藻  长江口  赤潮

Cyst Formation,Development of Alexandrium tamarense from Yangtse River Estuary and Its Relation to Bloom Dynamics
Abstract:
Keywords:cyst  Alexandrium tamarense  Yangtse River estuary  bloom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