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温湿度组合对安徽虫瘟霉诱发桃蚜病害的影响
作者姓名:刘彩玲  冯明光
作者单位:1. 现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06
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杭州,310029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92 5 0 0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 0 16 )资助项目
摘    要:用孢子浴方法,对42批次桃蚜Myzus persicae(30~60头/批)接种大剂量(孢子79~90个/ mm2)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的分生孢子,在20℃下保湿24 h后转入不同温度(10℃、15℃、20℃、25℃、30℃及自然变温1.5~16.6℃和8.5~20.2℃)和湿度(50%、65%、80%、90%、95%及100% RH)的组合条件下观察桃蚜的反应。结果表明,各组合条件下的桃蚜均能发病死亡,而且累计死亡率的显著差异存在于不同温度(F=7.46, P<0.01)和湿度间(F=12.54, P<0.01)。最适发病的温度为恒温20℃和变温8.5~20.2℃(日均温12.4℃),死亡率随湿度升高而增大。在10~25℃和100% RH的组合中,温度的变化几乎不影响桃蚜的累计死亡率,但影响发病速率,在10℃、15℃、20℃和25℃下的致死时间LT50值分别为8.4 天、7.1 天 、4.0 天和3.4 天。回归分析表明, 在100% RH下安徽虫瘟霉诱发桃蚜发病的起始温度为1.65℃。在10~15℃及自然变温下,病死蚜尸顺利产孢的湿度为80% RH;而在20~30℃下,蚜尸产孢的湿度为90% RH。在所有温湿组合的蚜尸中未见安徽虫瘟霉的休眠孢子发生。

关 键 词:安徽虫瘟霉  桃蚜  孢子浴  蚜霉病进程  温湿度影响  
修稿时间:1999-08-3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昆虫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昆虫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