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CBS):群落组成与结构 |
| |
作者姓名: | 郝占庆 李步杭 张健 王绪高 叶吉 姚晓琳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 |
摘 要: |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50 hm2 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一块25 hm2的固定样地(简称CBS),这是目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森林多样性动态研究网络中最北端的一块,也是全球温带地区最大的一块森林样地。2004年夏的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有52种,隶属于18科32属。总的独立个体数为38 902,包括分枝的总个体数为59 121。植物组成上属典型的长白山植物区系,同时混有一些亚热带和亚寒带成分。群落优势种明显,个体数最多的前3个种的个体数占到总个体数的60%,前14个种占到95%,而其余38个种只占到5 %。从物种多度、 胸高断面积、平均胸径和重要值来看,群落成层现象显著,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种。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近似于正态分布或双峰分布,而次林层和林下层树种则表现出倒 “J" 形或 “L"形。红松、紫椴(Tilia 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色木槭(Acer mono)和春榆(Ulmus japonica )几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随物种、径级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其它一些树种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
关 键 词: | 群落动态, 空间格局, 生物多样性,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
修稿时间: | 2007-12-18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