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脂质肾毒性学说”的最新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阮雄中.“脂质肾毒性学说”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1).
作者姓名:阮雄中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医学部阿什利康-深圳大学联合肾脏病研究所(Hon.);John
摘    要:1982年,Moorhead教授综合了高血脂症和肾脏病领域的很多不同实验结果提出"脂质肾毒性假说",指出当最初的肾小球损伤因素消失后,持续的伴随性高血脂症和蛋白尿会引起肾脏损伤,这个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类似,并提出"肾小球-动脉硬化"的概念.自198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该假说,即脂质异常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肾小球硬化症.本综述将讨论脂质肾毒性假说的最新研究进展.例如,伴随慢性肾脏病的炎症应激通过上调脂蛋白受体增加胆固醇吸收、减少细胞胆固醇外流,以及增加细胞的胆固醇合成来影响细胞内脂质稳态,最终引起胆固醇重新分布并聚集在肾脏、血管、肝脏以及其他组织中;同时细胞内胆固醇的大量聚集会引起组织损伤以及血浆胆固醇水平的相对下降("胆固醇重新分布学说"),出现了血LDL胆固醇不高,但心肾损害却加重的临床现象.另外,研究还发现炎症应激会引起一定程度的他汀抵抗,提示慢性肾脏病人群在血脂代谢稳态,血脂的风险评估和治疗上都有其特殊性.这些现象改变了对脂质介导的肾脏以及血管损伤的发病机理的传统认识,挑战了传统的对肾脏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临床评估方法,并促使研究者们思考针对CKD降脂治疗的新思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