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
| |
作者姓名: | 金显仕 单秀娟 郭学武 李显森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黄渤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青岛26607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资助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基金 |
| |
摘 要: | 根据2006年6月、8月和10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捕获渔业生物207种,主要是以暖温性和暖水性的种类为主,冷温性种类细纹狮子鱼和黄鮟鱇等也出现在调查中并成为优势种.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有所升高,种类的更替加快,部分洄游种类已成为历史记录.经济价值低、个体小、年龄结构简单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占据优势地位.调查捕获渔业生物的种类数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相应月份的种类数,但是渔业生物的渔获率和个体数仅占80年代调查的8%左右.渔获率比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域的北部、中部及河口区域,但是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布与之相反,因此在具有相对均质高多样性的群落结构条件下很难维持高渔获率.
|
关 键 词: | 长江口 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
收稿时间: | 2008-10-07 |
修稿时间: | 2008-12-1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