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潮汕地区两季稻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
引用本文:邢树文,李创光,陈培峰,张宝鑫,方周涵.潮汕地区两季稻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J].生态科学,2014,33(5):943-950.
作者姓名:邢树文  李创光  陈培峰  张宝鑫  方周涵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广东潮州521041
摘    要:为了解早、晚两季稻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差异性, 对潮汕地区早、晚两季稻田 0-20 cm 土层的土壤动物进行了采样研究。采用手捡法收集大型土壤动物, 采用干漏斗法分离中小型土壤动物, 采用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土壤线虫。结果显示,共检测到大、中型土壤动物 1264 只 , 隶属 11 目 20 科; 分离土壤线虫 5293 条, 隶属 11 科 18属。两季稻田大、中型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个体数量则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季稻田土壤线虫的个体数、类群数、 Shannon 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 均匀度指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食细菌线虫在 5-10 cm 及 10-15 cm 土层中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 土壤线虫个体数量在各土层按 0-5 cm>6-10 cm>11 -15 cm>16-20 cm 递减分布。综述研究结果表明 , 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的差异及土壤动物的营养结构的变化, 是早、晚两季稻田土壤动物组成及多样性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