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结构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金艳强 包维楷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407) |
| |
摘 要: | 森林结构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关系是森林持续经营与森林碳计量监测的科学基础,但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以四川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揭示林下植被生物量(Wu)、灌木生物量(Ws)和草本生物量(Wh)与林分结构的关系,并试图构建区域性林下植被生物量估测的混合模型。结果表明:(1)乔、灌、草群体共12个结构因子中,灌木群体的平均基径(Ds)、盖度(Cs)、高度(Hs)、体积(Vs)与林下植被生物量关系更紧密,在林下植被生物量模型构建中更有效;(2)多模型拟合与比较表明,柏木林Ws最佳估算模型为Ws=0.0005V1.0411s(R2a=0.762,P0.001,n=40),而Wu的最佳估算模型为ln Wu=0.0158Hs+0.0111Cs-0.5358(R2a=0.695,P0.001,n=40),但对于Wh未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估算模型(R2a0.410,P0.01,n=40);(3)林分密度(Du)整合进入多元线性模型提高了林下植被生物量的估测精度,ln Wu=a+b Du+c Hs+d Cs(R2a=0.721,P0.001,n=40)。研究为区域性林下生物量估测模型构建提供了新论据。
|
关 键 词: | 林下植被 生物量 生物量模型 林分结构 柏木林 |
收稿时间: | 2013-01-21 |
修稿时间: | 2014-07-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