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花亚科植物花部适应机制与传粉系统 |
| |
作者姓名: | 黄利春 金樑 李晶 张晓强 杨阳 王晓娟 |
| |
作者单位: | 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 730020;科尔沁右翼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 科尔沁右翼前旗 137713;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 73002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558);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3-86) |
| |
摘 要: | 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植物种类丰富、繁育系统多样,与其传粉者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花部适应与传粉系统的形成。蝶形花形态复杂,为完全花,花萼、花瓣5基数,花萼呈箭头状,相邻花瓣螺旋轮生,旗瓣较大位于最外边,两片翼瓣紧贴旗瓣着生并包裹两片合生的龙骨瓣,龙骨瓣内包裹着雌、雄蕊,雌蕊位于正中央,雄蕊轮生,构成二体雄蕊(多数9+1,少数5+5)。对蝶形花亚科植物的花部特征、传粉功能群、酬物与传粉系统构建进行了回顾,重点论述了蝶形花形态和化学组成与传粉系统的进化关系以及花粉呈现机制。其中,泛化的传粉系统以蜂媒传粉为主,同时存在鸟媒传粉、蝙蝠传粉和松鼠传粉等方式,花部结构和传粉者的相互选择和相互适应推动了传粉系统的演化。花粉释放是体现蝶形花植物与其传粉功能群相互作用的重要方面,二者协同进化形成了以下4种花粉呈现机制:弹花机制、活塞机制、瓣膜机制和毛刷机制。蝶形花的花部特征与传粉功能群的相互作用形成相应的传粉系统,而传粉系统是执行传粉功能的重要集合体,各个构件的相互协调和适应保证了蝶形花亚科植物传粉过程的顺利完成。
|
关 键 词: | 蝶形花 花部特征 花粉释放 传粉功能群 传粉系统 |
收稿时间: | 2013-01-18 |
修稿时间: | 2014-07-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