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旱地不同复种方式养地效果 |
| |
作者姓名: | 黄国勤 周丽华 杨滨娟 王淑彬 赵其国 |
| |
作者单位: |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南昌 33004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033004) |
| |
摘 要: | 为了提出适宜南方红壤区旱地质量提升的持续高效种植模式,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开展田间试验,以传统复种方式为对照,从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酶活性等多方面分析比较不同复种方式对土壤的养地效果,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田耕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复种方式中,绿肥种植和绿肥翻压还田对土壤具有明显养地效果,其中处理C"黑麦草-花生‖玉米-粟‖荞麦"具有较高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和较多的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从而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持续生产力,养地效果最佳;处理B"混播绿肥(油菜、紫云英、肥田萝卜)-大豆‖玉米-绿豆‖芝麻"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明显提高土壤pH值、全氮、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养地效果次之。因此,大力推广应用冬季绿肥是促进红壤旱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耕作措施。
|
关 键 词: | 复种方式 养地效果 红壤旱地 |
收稿时间: | 2014-05-09 |
修稿时间: | 2014-08-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